大陸人就我國遺產應如何繼承嗎?
問題摘要:
大陸地區人民若欲繼承台灣地區人民的財產,必須在繼承開始起三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的法院為繼承表示。逾期則視為拋棄繼承權。此規定旨在確保繼承程序的及時性,以維持台灣地區經濟秩序的穩定及保障共同繼承人的權益。大陸地區人民繼承台灣地區人民的遺產,每人所得財產總額不得超過新台幣200萬元。超過部分歸屬於台灣地區的共同繼承人或後順序繼承人,若無繼承人則歸屬國庫。若遺產中包含不動產,大陸地區繼承人的繼承權利需折算為價額,但若該不動產為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則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若大陸地區人民為台灣地區人民的配偶,則不適用每人總額不超過200萬元的限制。經許可長期居留的大陸配偶可繼承不動產,但不動產為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者,仍不得繼承,並需將其價額折算。尚未經許可長期居留的配偶,雖不受總額200萬元的限制,仍需折算不動產的價額。已取得台灣身份證者,其繼承權與台灣國民相同,不需在繼承開始三年內向法院為繼承表示即可當然取得繼承權。繼承不動產若為土地法第17條第1項所列土地(如林地、漁地、狩獵地等),應在辦理繼承登記完畢之日起三年內出售與台灣本國人,逾期未出售則由地政機關移請國有財產局公開標售。
律師回答:
關大陸人民繼承方式及地位,分述如下:
大陸地區人民的繼承方式
表示繼承主義:
大陸地區人民若欲繼承台灣地區人民的遺產,必須在繼承開始(即被繼承人死亡)起三年內,向台灣地區的法院提交書面繼承表示。逾期未作表示的,視為自動放棄繼承權。這表明,大陸地區人民的繼承權雖然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即存在,但如果不在規定期限內明確表示繼承意願,則該權利將失效。
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66條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三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權。」,也就是說,如果大陸地區人民沒有在法定期間內向法院為繼承之表示,就不能繼承我國國民的遺產,因此,我國在大陸人民繼承方面採「表示繼承主義」而非當然繼承。
繼承財產的限制
金額限制:
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繼承遺產,每人的財產總額不得超過新台幣200萬元。超過部分將歸屬台灣地區的其他繼承人或國庫。
不動產的限制:
大陸地區人民不得直接繼承台灣的不動產。若遺產中包含不動產,應將其繼承權折算為現金,並納入上述200萬元的總額限制。但若該不動產為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的房產,則大陸地區繼承人無法繼承該不動產,並且該部分價值不計入遺產總額。
可參見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85號民事判決意旨:「按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當然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並無待繼承人之承認。但繼承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而欲繼承台灣地區人民之財產,應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六條第一項所定之三年法定期間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承權。故大陸地區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起當然取得繼承權,惟如繼承狀態久懸不決,必將影響台灣地區經濟秩序之穩定及共同繼承人權益,為期法律關係早日確定,乃課大陸地區繼承人於繼承開始起三年內為繼承之表示,否則即視為拋棄繼承,並非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於為繼承表示時始取得繼承之權利。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六十七條第一項、第四項固規定被繼承人在台灣地區之遺產,由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逾新台幣二百萬元。前項遺產中,有以不動產為標的者,應將大陸地區繼承人之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但其為台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者,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上開規定乃在規範大陸地區人民因繼承所可取得遺產總額之限制,並未排除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一條:「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及同法第八百二十八條第三項:「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規定之適用。
大陸配偶的特殊情況
未取得身分證但經許可長期居留者:此類大陸配偶雖不受200萬元總額的限制,但仍須將不動產折算為現金,不得直接繼承不動產。如果不動產是台灣繼承人賴以居住的房產,大陸配偶無法繼承該不動產。
已取得台灣身分證者:此類大陸配偶與台灣人民在繼承權上無異,即不受200萬元的限制,並且可以繼承不動產,無需在三年內向法院表明繼承意願。
又依同條例第67條規定「被繼承人在臺灣地區之遺產,由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超過部分,歸屬臺灣地區同為繼承之人;臺灣地區無同為繼承之人者,歸屬臺灣地區後順序之繼承人;臺灣地區無繼承人者,歸屬國庫。前項遺產,在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歸屬國庫者,不適用本條例之規定。其依法令以保管款專戶暫為存儲者,仍依本條例之規定辦理。遺囑人以其在臺灣地區之財產遺贈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者,其總額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第一項遺產中,有以不動產為標的者,應將大陸地區繼承人之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但其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者,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大陸地區人民為臺灣地區人民配偶,其繼承在臺灣地區之遺產或受遺贈者,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適用第一項及第三項總額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之限制規定。二、其經許可長期居留者,得繼承以不動產為標的之遺產,不適用前項有關繼承權利應折算為價額之規定。但不動產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者,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三、前款繼承之不動產,如為土地法第十七條第一項各款所列土地,準用同條第二項但書規定辦理。」
簡單來說,大陸地區人民只能拿錢,不能取得不動產。而且金額不得超過200萬元。但如果大陸地區人民是我國人民之配偶身份,情況比較特殊,又要區分三種情況,即「尚未經許可長期居留者」、「經許可長期居留者」、「已經取得身分證者」,其中取得身份證就是我國人民其實沒有討論之必要,而「尚未經許可長期居留者」之配偶雖不受總額二百萬元之限制,但仍不能直接繼承不動產,需折算現金。另「經許可長期居留者,不受總額二百萬元之限制,而且可以直接繼承不動產。但不動產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者,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
繼承不動產的特殊規定
至於何謂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除臺灣地區繼承人與大陸配偶已就該不動產非屬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之認定達成協議,並有確實證明文件,或經司法途徑確認非屬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外,地政機關不得受理大陸配偶申辦不動產繼承登記,必須另行提起訴訟解決之,由法院認定是否屬於上開種類之不動產。
而已經取得身分證者:其權利義務已與一般國民相同,也就是說,不需於繼承開始三年內向法院為繼承之表示即當然取得繼承權。又大陸配偶縱依上開規定得繼承不動產後之限制,此部分依土地法第17條第1項:一、林地。二、漁地。三、狩獵地。四、鹽地。五、礦地。六、水源地。七、要塞軍備區域及領域邊境之土地,應於辦理繼承登記完畢之日起三年內出售與本國人,逾期未出售者,由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移請國有財產局辦理公開標售。大陸配偶在繼承特定類型的土地(如林地、漁地、狩獵地等)後,必須在繼承登記完畢後的三年內出售該土地給台灣人民。若未能在期限內出售,土地將由政府公開標售。
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繼承遺產時,受到嚴格的法律規範,包括繼承金額的限制、不動產的繼承限制以及必須在三年內表明繼承意願等。這些規定反映了兩岸特殊的法律關係,並且在保障台灣繼承人權益的同時,也對大陸地區人民的繼承權利作出了合理的限制。
-家事-繼承-繼承方式-涉外繼承-大陸人繼承-
瀏覽次數: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