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意虐待,被繼承人可以為「喪失繼承權」之表示
瀏覽次數:591
問題摘要: 民法第1145條的規定為剝奪不肖子女的繼承權提供法律依據,但要成功剝奪繼承權,仍須符合嚴格的法律條件,並由被繼承人明確表示剝奪意願。若父母希望確保遺產不落入不孝子女手中,應提前透過遺囑或其他法律方式進行規劃,同時確保證據齊全,以避免日後產生爭議。而繼承人若面臨繼承權爭議,也應積極舉證,確保自身權利不受...
-
父亡母再婚,子女與母親已經分離多年,毫無聯繫,遺產怎處理學問大
瀏覽次數:433
問題摘要: 即便子女與母親多年未聯繫或情感疏離,只要具直系血親關係,仍具備法定繼承人地位,可依法分得遺產,與母親再婚與否、姓氏是否相同無關。繼父則因其為合法配偶,與子女共同享有遺產繼承權。惟因生前無安排或無遺囑規劃,易導致繼承人間紛爭,宜及早與母親討論財產處理方式,並考慮依法製作遺囑,以保障各方權益並避免訴訟風險...
-
是否有辦法使遺產不因婚姻關係在遺產繼承人去世之後落入女婿或媳婦的手中?
瀏覽次數:424
問題摘要: 該親屬若擔憂其遺產最終落入女婿手中,可透過遺囑、信託、剝奪繼承權、生前贈與等方式來加以防範。每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應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策略。此外,由於財產繼承涉及法律程序與家族關係,建議尋求專業法律意見,以確保財產分配符合自身意願,並降低未來法律糾紛的風險。透過適當的法律安排,不僅能保障自身財產的安全...
-
多年未與生母聯繫,還能繼承遺產嗎?
瀏覽次數:418
問題摘要: 繼承權的喪失僅限於特定情形,例如民法第1145條規定,繼承人若對被繼承人犯下嚴重犯罪、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喪失繼承資格的行為,才會被剝奪繼承權。但單純因親子關係疏遠、長期未聯繫,並不構成喪失繼承權的法定理由。因此,即使親子長年未曾聯絡,只要未觸犯喪失繼承權的相關規定,其繼承權仍然完整存在。 律師...
-
同母異父手足有繼承權,但也須負母扶養責任
瀏覽次數:407
問題摘要: 媽媽與前夫所生的子女,在媽媽過世後依法享有第一順位繼承權,得平均分配媽媽遺產,而在媽媽仍在世且需要照護期間,這些子女也依法負有扶養義務,應分擔照護責任與費用,除非可依法證明有足以減免扶養義務的特殊情形,否則不能因雙親離異或感情疏離而拒絕盡到法律責任。這是現行民法下對家庭責任與遺產分配公平性所作出的平衡...
-
誰有繼承權?外甥或姪女是否有繼承權?
瀏覽次數:383
問題摘要: 我國法定繼承制度並未賦予外甥或姪女繼承權,若希望將財產留與此類非順位繼承人者,建議及早透過立遺囑或設立信託等法律手段妥善規劃,尤其對於無配偶無子女之單身者而言,更應於年老前即預作安排,以確保身後財產依其意願分配,亦避免繼承糾紛或財產歸國庫之風險。在尊重法律制度前提下,善用遺囑與信託工具,為人生最後一段...
-
什麼情況算重大侮辱?
瀏覽次數:324
問題摘要: 大侮辱的認定必須具備客觀性與重大性,非單憑被繼承人個人情緒或主觀判斷即能成立。法院會綜合考量當事人背景、行為性質、影響程度及社會觀念進行判斷。惟若當事人欲剝奪繼承權,宜透過正式遺囑明確表達,並具備佐證,以免發生訴訟爭議。 律師回答: 關於這個問題,民法第1145條中關於...
-
分居未離婚,配偶是繼承人嗎?如訴請離婚但不幸在第二審死亡呢?
瀏覽次數:301
問題摘要: 夫妻分居雖不等於離婚,配偶地位仍受民法繼承篇之保障,為當然之繼承人。在分居未離婚之法律關係中,配偶原則上仍屬遺產繼承人,應依民法第1144條規定與其他繼承人分得遺產。但若離婚訴訟進行中一方死亡,而另一方於生前已明確表示其配偶不得繼承,或能證明其配偶有重大侮辱、失職、暴力或拋棄等行為,應得以民法第114...
-
如何避免配偶取得遺產?
瀏覽次數:278
問題摘要: 若當事人希望在身後完全排除配偶參與遺產分配,應先釐清法律上配偶的權利,再採取有效法律手段加以規避,包含立下合法有效的遺囑,進一步設立信託排除遺產範圍,並視情況提起繼承權喪失聲請。唯此類財產安排多涉及形式要件與稅負計算,亦有潛在法律風險與程序瑕疵,建議由專業律師或信託顧問協助規劃執行,始能保障自身意志實...
-
什麼人可以繼承遺產?
瀏覽次數:254
問題摘要: 繼承制度並非單純依親屬關係而定,而是建立在多項法律條件與限制下之綜合判斷結果,繼承權的取得亦須符合資格、無喪失原因,才能依法承受被繼承人所遺留的財產權利與義務。繼承制度在民法中雖以親屬關係為基礎,卻非僅憑血緣或配偶身分就能當然享有遺產,而是建立在「同時存在」、「無喪失繼承權」、「具備繼承資格」等要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