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遇對象有繼承權嗎?
瀏覽次數:350
問題摘要: 外遇對象原則上不具繼承權,但若為被繼承人生前長期扶養之人,則可依民法第1149條之規定請求遺產酌給,惟需經親屬會議決議,並非一蹴可得。若欲保障外遇對象之權益,仍建議當事人生前作出明確遺囑安排,以免事後陷入程序複雜、舉證困難之法律爭議。法律雖強調形式關係的正當性,但對於實質照顧與關係的延伸,也提供必要的...
-
繼承人可以不顧特留分死後給予部分繼承人特別利益而造成其他繼承人留下法定負擔嗎?
瀏覽次數:323
問題摘要: 民法上特留分扣減之標的,僅限於死後處分,故民法之特留分制度,僅限制被繼承人之死後處分而已。換言之,個人得以生前行為將其全部財產為任意之處分,並且生前贈與不為特留分扣減之標的,故生前已處分之財產,無特留分保障之問題。留分扣減權是繼承人保護自身最低繼承權益的重要法律工具,當遺囑或遺贈影響繼承人應得的特留分...
-
繼承人可以請求多少遺產?
瀏覽次數:322
問題摘要: 繼承人能請求多少遺產,必須視以下因素而定:一、被繼承人死亡時之遺產總額;二、繼承人順位與人數;三、配偶是否存在及與誰共同繼承;四、是否有歸扣贈與或遺贈;五、扣除被繼承人債務後之淨額;六、特留分保障是否受到侵害。換言之,法律並未給予繼承人一個固定金額,而是依上開規範計算具體比例與數額。因此,若欲實際計算...
-
繼承登記與遺產分割關係為何?一定要繼承登記才能進行分割不動產嗎?
瀏覽次數:304
問題摘要: 繼承人間因遺產而形成的公同共有關係,雖為法律所賦予之自動效果,但若想取得明確的財產權,進行利用或處分,仍需透過合法程序完成繼承登記及後續的遺產分割程序。尤其在遺產中包含不動產時,更應注意時效與程序的合法性,善用法令所提供的單獨登記及法院裁判機制,以妥善處理遺產繼承糾紛,避免因程序瑕疵或共有人間爭執而使...
-
分居未離婚,配偶是繼承人嗎?如訴請離婚但不幸在第二審死亡呢?
瀏覽次數:301
問題摘要: 夫妻分居雖不等於離婚,配偶地位仍受民法繼承篇之保障,為當然之繼承人。在分居未離婚之法律關係中,配偶原則上仍屬遺產繼承人,應依民法第1144條規定與其他繼承人分得遺產。但若離婚訴訟進行中一方死亡,而另一方於生前已明確表示其配偶不得繼承,或能證明其配偶有重大侮辱、失職、暴力或拋棄等行為,應得以民法第114...
-
贈與可以當作遺產嗎?針對同一財產有二種贈與契約,效力誰優先?
瀏覽次數:291
問題摘要: 若同時存在二份贈與契約,首先應檢視雙方契約是否經公證,其次確認贈與財產是否已實際移轉,實際移轉者優先生效,未移轉者得撤銷,若兩者皆已完成移轉則以登記先後順序為準,同時若其中一份贈與契約為公證,則即使尚未移轉亦優先於未公證契約,贈與契約除了須考慮法律效力與履行保障外,亦應兼顧繼承人之特留分保障,遺囑中可...
-
繼子女可以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瀏覽次數:289
問題摘要: 繼子女若未經正式收養,與繼父母之間僅為姻親關係,依法無繼承權。唯有透過收養或遺囑等法律手段方能保障其財產利益。對於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有長期扶養、生活照顧事實者,仍可透過扶養費、酬勞或其他民事救濟途徑主張權益。如有繼承或財產安排相關疑問,建議及早諮詢專業律師協助,妥善規劃,以避免日後爭訟,維護家庭關係與...
-
怎麼把遺產要回來?
瀏覽次數:285
問題摘要: 遺產不見後是否能追回,要看具體原因而定。若是親屬關係未確認,應先主張身份;若是被他人盜領或過戶,應提起民刑事訴訟並聲請返還;若是債務糾紛未清,則須透過債權債務釐清來還原遺產實況。無論哪種情形,處理上都須保持冷靜,依據法律程序蒐集證據、訴諸調解或訴訟,才能在法定範圍內要回屬於自己的遺產。為保障權益,若案...
-
身故後夫妻財產及繼承問題,會因夫妻財產制選擇而不同嗎?
瀏覽次數:282
問題摘要: 夫妻一方死亡後,財產分配機制受限於夫妻財產制之選擇,其影響層面包括是否能優先取得財產、遺產總額之界定與繼承分配比例之計算。在法定財產制下,配偶可行使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取得差額;在共同財產制下,配偶先得一半共同財產,再行繼承;在分別財產制下,配偶與其他繼承人平均分配遺產而無其他優先權利。實務上建議夫妻在...
-
如何避免配偶取得遺產?
瀏覽次數:278
問題摘要: 若當事人希望在身後完全排除配偶參與遺產分配,應先釐清法律上配偶的權利,再採取有效法律手段加以規避,包含立下合法有效的遺囑,進一步設立信託排除遺產範圍,並視情況提起繼承權喪失聲請。唯此類財產安排多涉及形式要件與稅負計算,亦有潛在法律風險與程序瑕疵,建議由專業律師或信託顧問協助規劃執行,始能保障自身意志實...